青海省集聚绿色算力人才十条措施出炉
9月6日,省委、省政府印发《青海省集聚绿色算力人才的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9月13日,我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措施》具体内容向媒体作介绍。
《十条措施》提出,我省将加大人才计划倾斜力度。在“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中,每年拿出不少于总数30%的指标专门用于评选绿色算力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评选不受年度限制,以“随到随评、动态入选”方式进行。
提供安家保障。对直接引进的绿色算力人才计划入选者,按拔尖人才、领军人才、杰出人才层次由省政府分别一次性给予4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的奖金或给予60万元、120万元、170万元的住房奖励。对直接引进但未入选绿色算力人才计划的绿色算力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按照与绿色算力产业密切程度分别给予硕士20万元、10万元、5万元,本科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给予经费支持。对柔性引进和本省培养的绿色算力人才计划入选者按拔尖人才、领军人才、杰出人才层次分别给予15万元、35万元、50万元,20万元、60万元、100万元的经费支持。
加大绿色算力科技项目支持力度。将绿色算力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纳入“揭榜挂帅”“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等试点范围并给予经费支持,工程技术中心或工程研发中心被评估为优秀的,一次性给予经费支持。
畅通绿色算力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提出了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领域的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制定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办法,“一事一议”“专家举荐”方式直接申报高级职称等政策措施。
大力引育绿色算力工匠型技能人才。对绿色算力领域企事业单位申报博士后科研站点,给予经费支持,提高绿色算力相关工种培训补贴标准,对成功申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给予经费支持。
加强本土绿色算力人才培育。依托青海大学开展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同步开展我省工程硕士专项培养,用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江苏访学研修等人才培养工作载体,加大绿色算力等特色优势人才培育和政企人才交流力度。
积极开展绿色算力领域“校企互聘”工作。引导省属高校与绿色算力领域企业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由聘用人才的企业或高校给予工作补助。
实施绿色算力人才引育奖补政策。鼓励引导在青绿色算力领域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展绿色算力人才引育工作,每年遴选10家人才引育工作先进单位,每家给予20万元经费支持。对培养或引进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的单位,根据引进人才层次或入选计划层次,按每人5000元至300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经费支持。
提供精准化服务保障。制定发放“昆仑英才卡”,绿色算力人才凭卡享受落户购房、子女入学、教育医疗、交通出行、金融优惠等便捷服务。
多部门为绿色算力人才亮绿灯
为尽快找到人才支撑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会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等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根据《青海省集聚绿色算力人才的十条措施》具体内容,制定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落地,吸引各方面人才投身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何为绿色算力人才?我省将绿色算力人才范围界定为:数字经济类(重点支持算力赋能);计算机类(重点支持人工智能与超算、算力平台、信息安全、元宇宙、渲染等领域);电子信息类(重点支持数字基础设施、算力设施、算力设备等领域);数据科学类(重点支持数据存储灾备、数值模拟与科学计算等领域);能源工程类(重点支持算力设施能源供给等领域)5个方面。同时,按照相关程度,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主要为与绿色算力直接相关人才;B级为与绿色算力密切相关人才;C级为与绿色算力较为密切人才。
为此,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科学设置、动态调整职称评审专业,探索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鼓励各行业部门围绕全省发展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需要设立特色评审专业,开展专项评审,逐步实现“一产一策”。制定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办法,对高水平专业人才提供特殊支持、绿色通道,对绿色算力领域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打破惯例、常规,不唯学历、资历、职称、身份,采取“一事一议”“专家举荐”的方式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形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良好氛围。
同时,注重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产学研育用”一体化平台载体作用,深化人才合作,加快培养骨干人才、打造专业团队。支持绿色算力领域企事业单位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对设站单位和留青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按规定一次性分别给予30万元建站经费、40万元奖励,不断吸引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在青创新创业,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支持绿色算力企业自主培养和引进高技能人才、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持续为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放权”“松绑”。着力优化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对绿色算力从业人员按急需紧缺人才对待,相关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上浮20%。注重挖掘人才的潜力和后劲,对成功申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给予10万元至30万元的支持经费。
省科技厅将把绿色算力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纳入“揭榜挂帅”“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等试点范围,给予500万元至1000万元经费支持。将绿色算力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纳入年度科技计划指南的基础上,以“揭榜挂帅”方式启动实施“青海省绿电溯源与异构算力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大科技项目,通过科技任务集聚创新人才。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绿色算力领域)在青海建立的独立法人研发机构或创新平台,分别给予5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科研经费奖励。工程技术中心或工程研发中心被评估为优秀的,最高给予50万元一次性支持经费。
省教育厅将立足绿色算力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健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努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深化学科专业体系改革,深入实施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和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工程,支持高校申报建设相关学科硕博士点,加强学位点内涵建设,形成服务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群。支持高校开展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和省级工程硕士专项培养工作,举办青海省大学生绿色算力性能优化挑战赛,提升绿色算力本土人才培育能力。
支持高校联合省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绿色算力产业重点领域研究,培育、拓展应用场景,推动研究成果在更多行业产业领域有效运用。加大对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的支持力度,稳妥推进青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优化重组工作,加强绿色算力本土人才培育科技支撑。
省国资委正在加快组建青海省清洁能源集团,拟结合智能电网建设等主动参与绿色算力产业建设,积极融入我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的实践。指导多家企业积极与青海大学等省内外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校企互聘”工作机制,加快绿色算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进程。聚焦绿算人才分类、认证、选聘以及福利待遇等内容,抓紧研究出台“校企互聘”相关实施细则,确定、审核互派人员、商定工作任务、做好年度考核。推进央地合作、企业联动、产业协同、引培结合,推动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绿色算力急需紧缺人才,真正使国资国企成为高层次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